2018年6月11日至6月15日,天津市文化中心图书馆举办了“第一期津京冀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旨在学习古籍保护与修复技术理论。本次培训班是天津市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12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讲话精神,促进京津冀三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交流,充分发挥天津古籍保护技术的优势。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古籍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津办发【2008】43号)和2011年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的通知》,发挥天津图书馆“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国家级古籍保护人基地”及“古籍保护传习所”的优势,以中心工作人员具有过硬的古籍修复为依托举办的。
“第一期津京冀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共招收京津冀三地20名学员,大多数是从事图书编目工作,日常很少接触过古籍保护工作。为此,天津市文化中心古籍部的工作人员精心制定了培训课程。第一天,由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博士,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助理王红蕾老师主讲了“十三五时期古籍修复工作的规划解读”,介绍了我国古籍保护历史和现状、古籍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古籍修复的技艺及流派;近十年我国古籍修复的情况;我国古籍修复人才队伍建设;我国文献保成果等,从多角度让学员们了解了古籍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二天,由国家图书馆古籍研究馆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杜伟生先生主讲了“古籍保护及修复技术理论”及“线装书齐栏装订”,从理论到实际操作,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将古籍修复理论与技艺由浅入深地进行了讲解。第三天,由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徐建华先生主讲了“南北装潢的差异”及“册页的装裱与修复”,从古籍修复的实际工作出发讲解了修复过程中的各种技法和古籍修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资料详实,具有非常实用的修复技法。第四天,由天津市文化中心古籍部万群主任在古籍修复部实训室进行了古籍修复技术实践。古籍部叶旭红亲自为学员们演示了古籍装订、古籍修复的全过程,言传身教,认真传授古籍修复技术。第五天,由河北省图书馆特藏部主任苏文珠老师主讲了河北省古籍保护工作的情况;首都图书馆研究馆员、历史文献中心主任,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刘乃英老师介绍了古籍版本与古籍修复规划。各位专家通过详实的资料,厚积薄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全体学员对我国古籍的历史、古籍的保护和古籍的修复有了更多的了解,让学员们对古籍修复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和喜爱。并在实践过程中体验了古籍修复是一项既默默无闻又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光荣的工作。
培训结束后,进行了学员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国家古籍保护协会会长刘惠平女士、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局长金永伟先生、天津市文化中心图书馆李培馆长、天津市文化中心古籍部全体老师、津京冀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全体学员。会后,各位专家又对每位学员的培训成果进行了品评,为学员们颁发了培训结业证书,并与大家合影留念。“第一期津京冀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圆满结束。
我校图书馆周晓峰和黄原原两位同志参加了“第一期津京冀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的学习培训。通过学习清醒的意识到,作为一名当代文物保护者,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它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锻炼和提升,通过理论学习与技术实训,掌握古籍保护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修复技能,提高保护古籍的意识和整体纸质文物的保护水平,弘扬和落实党中央有关大力发展传统文化的精神。


